以太坊2.0网络健康指标解析
如果把以太坊2.0网络比作一个运转的社区,那它的健康状况就像社区的“体检报告”。这份报告里有几个数据,能帮我们判断网络是否在正常工作。无论是想参与网络维护的人,还是普通用户,了解这些数据都很有用。接下来,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数据是什么,怎么看,以及它们为什么能反映网络健康。
网络活性:区块确认的速度
网络活性衡量的是以太坊2.0网络里,新生成的区块需要多久才能被“最终确认”——就像快递显示“已签收”,确认后就不能再改了。如果区块没被最终确认,就像快递还在运输中,可能会被退回或弄丢,里面的转账也就不算真正到账。
网络活性的分数在0%到100%之间:100%表示区块能按最快速度确认;0%表示区块经常无法确认。如果活性降到0%,就算验证者工作再好,也会亏损,因为网络没法确认区块了。
正常情况下活性是100%,如果验证者之间网络不好,可能降到50%;要是低于50%,说明网络出大问题了。
图 1:网络活性值区间
网络活性的计算需要用到当前时间和网络的一些固定参数,具体数值可以从以太坊2.0的节点数据中获取。
参与率:验证者的“出勤率”
参与率是指实际提交“验证信息”的验证者数量,占本该提交的验证者总数的比例。简单说,就是验证者的“出勤率”。
参与率低,每个验证者拿到的奖励会变少;如果低到一定程度,网络可能就没法确认区块了(也就是网络活性下降)。
正常的参与率在80%-95%之间。要是低于67%,区块就没法确认,网络活性也会跟着下降。
图 2:参与率区间
参与率的计算需要统计实际提交验证信息的数量和预期数量,具体数据可以从以太坊2.0节点获取,不同的统计方式可能会有细微差别。
预期验证者收益:质押能赚多少
预期验证者收益,是指验证者认真工作一年后,大概能赚多少ETH,用赚的ETH除以质押的ETH数量得到比例(比如质押32 ETH,一年赚1 ETH,收益就是1/32≈3.125%)。
图 3:验证者的最大收益值 vs. 提交证明的验证者总人数(估值)
要注意的是,就算验证者工作完美,奖励也可能因为参与率低或网络活性差而减少。比如,用基础收益乘以参与率,能算出更实际的收益——参与率低,大家的收益都会少。
运行验证者节点会有成本(比如服务器费用),这些成本通常用人民币或美元计算,而收益是ETH,所以需要看ETH的价格来算实际赚不赚钱。假设每个验证者每月成本25美元,ETH价格200美元,收益情况如下:
图 4:扣除成本后的预期收益
预期收益可以根据当前验证者的总人数来估算,具体数据可以从以太坊2.0节点获取。
质押有效性:质押ETH的“利用率”
质押有效性衡量的是验证者质押的ETH中,真正能用来“发挥作用”的比例。以太坊2.0有个“有效余额”的规则:就算你质押了35 ETH,真正算权重的可能只有32 ETH,多出来的3 ETH暂时用不上。
比如,验证者实际有31.7 ETH,有效余额是31 ETH,那多出来的0.7 ETH在生成验证信息时就用不上。
质押有效性高,说明更多质押的ETH在保护网络;如果低,就像你存了100元到安全箱,却只有80元在实际起保护作用,剩下20元浪费了。对质押者来说,收益是按有效余额算的,有效性低,能赚的钱也会少。
据估计,以太坊2.0刚启动时,质押有效性大概在90%左右,比较稳定。但随着验证者经验增多,实际余额可能超过32 ETH(比如通过奖励累积),这时候有效余额还是32 ETH,有效性就会慢慢下降。
图 5:质押有效性区间
单个验证者的质押有效性=有效余额÷实际余额×100%。全网的质押有效性,就是把所有验证者的有效余额相加,除以所有验证者的实际余额总和。
罚没风险:验证者的“违规成本”
罚没是网络对验证者的严厉惩罚:如果验证者做错事(比如提交错误信息),会被扣除部分质押的ETH,并且马上被踢出验证者队伍。同一时间被罚没的验证者越多,每个人被罚的钱也越多。
图 6:罚金在押金中的占比
正常情况下,罚没很少发生。所以这个指标一旦变高,可能说明网络被攻击了。如果罚没风险超过15%,就有很多节点被罚,需要赶紧查原因。
图 7:罚没风险区间
罚没风险是个估算值,主要看当前被罚没的验证者数量和总质押量的比例,实际计算还会受后续18天内的情况影响。
这些指标就像以太坊2.0网络的“体检数据”:想参与质押的人可以通过它们判断风险和收益;节点运营者能用来确保节点正常运行;普通用户也能知道网络是否在稳定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