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VASP专法草案:无照币商或面临7年刑责

CG区块链 政策风向 2025-09-08 10:07:50 0

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(金管会)即将在2025年6月提交《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(VASP)专法》草案,这标志着台湾虚拟资产行业将正式进入"特许经营"时代。根据草案内容,未来未经许可经营虚拟资产业务者,最高可能面临七年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。

image.png

该专法草案主要包含三大核心内容:
1. 明确将虚拟资产交易业务纳入特许经营范围,要求所有从业者必须取得相应执照;
2. 参照《证券交易法》和《期货交易法》制定罚则,大幅提高违规成本;
3. 建立完整的监管框架,涵盖业务分类、财务披露、负责人资质等多方面要求。

这一变革将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特别是对主要从事场外交易(OTC)的币商、交易所等从业者而言,新规意味着更高的合规成本和经营门槛。已有部分业者因难以适应新规而选择退出或合并。

本文将深入解析:
- 专法草案的关键条款及其法律依据
- 对各类虚拟资产业务模式的具体影响
- 台湾监管政策从登记制到特许制的演进路径
- 行业即将面临的洗牌与转型挑战

法律红线亮剑:币商无照经营如何判刑?

台湾金管会即将推出的VASP专法草案,将虚拟资产交易业务正式纳入"特许制"监管框架。根据草案内容,未来未经许可经营虚拟资产业务将面临严厉刑事处罚,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,并处以巨额罚款。

证券与期货交易法的刑责参照

专法草案主要参照《证券交易法》和《期货交易法》设定处罚标准:

  1. 证券业务处罚:依照《证交法》第44条和第174条规定,未经许可经营证券业务者,可处1-7年有期徒刑,并科2000万元以下罚金。
  2. 期货业务处罚:根据《期交法》第8条和第112条,擅自经营期货交易所业务者,同样面临7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科300万元以下罚金。

现行登记制与专法的处罚差异

实施的登记制下,违规经营者仅面临2年以下徒刑和500万元罚金。而专法实施后,处罚力度将大幅提升:
- 刑期上限从2年提高到7年
- 罚金上限从500万提高到2000万
- 新增行政处分机制,包括业务限制和退场机制

这种处罚力度的显著提升,体现了监管机构对虚拟资产市场规范化管理的决心。值得注意的是,专法仍在草案阶段,最终实施细节还需经过立法程序确定。

监管四部曲:从登记制到专法的进化之路

台湾虚拟资产监管经历了四个关键发展阶段:首先在防制洗钱框架下初步建立监管基础,随后推动业者成立VASP公会并制定自律规范,接着通过《洗钱防制法》子法实施登记制管理,最终将迈向专法时代。这一渐进式监管路径体现了金管会审慎推进的态度。

根据最新规划,专法草案将于2025年2月举办公听会,广泛征求学界和业界意见,并于6月底前正式送交行政院审查。这个时间节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,标志着台湾虚拟资产监管将从现行的登记制正式升级为特许制,与国际主流监管模式接轨。

立法程序将遵循标准流程:公听会收集意见→草案修订→行政院审议→立法院审查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5年6月的送审节点将为后续立法审议预留充足时间,确保专法内容能充分平衡监管效力与产业发展需求。

专法七章揭秘:虚拟资产如何被层层监管?

拆解专法七大章节架构

台湾金管会制定的VASP专法草案共分为七个核心章节,构建起完整的监管框架:
- 总则:确立法律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
- 虚拟资产服务商规范:明确各类业务运营标准
- VASP公会管理:强化行业自律机制
- 稳定币发行与管理:专门针对稳定币的特殊监管
- 管理监督机制:建立日常监管体系
- 罚则:规定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
- 附则:补充说明条款

详解五大监管变革

与现行登记制相比,专法将带来五大关键变革:

业务分类管理:将虚拟资产业务细分为五大类型,包括:
- 交换商(OTC交易)
- 交易平台商
- 移转商
- 保管商
- 承销商

每类业务设定不同的最低资本门槛,混合经营需累计计算资本额。已完成法遵声明的25家业者中,以"交换商"(即OTC币商)占比最高。

财务透明度提升:从仅关注洗钱防制,扩展到要求定期提交财务报表,并严格执行资本额规定。

负责人资质收紧:除原有的无犯罪记录要求外,新增专业经验和经营能力评估标准。

法律责任加重:刑责从最高2年徒刑、500万罚金,大幅提升至7年徒刑、2000万罚金。

行政监管强化:引入业务限制、退场机制等行政处分手段,完善客户保护措施。

已登记币商业务分布

根据最新数据,完成洗钱防制声明的25家虚拟资产业者中,主要从事OTC兑换业务的"交换商"占据最大比例,反映出台湾市场当前以场外交易为主的业态特征。这种业务结构将在专法实施后面临最直接的合规转型压力。

国际经验本土化:台湾专法如何借鉴全球监管?

台湾金管会在制定VASP专法草案时,充分参考了国际先进监管经验。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欧盟、日本、韩国、香港和英国等主要市场的虚拟资产监管框架,并重点采纳了FATF(防制洗钱金融行动工作组织)和IOSCO(国际证券管理组织)的核心建议。

在监管框架设计上,台湾专法特别借鉴了欧盟MiCA法规对稳定币的监管思路,以及日本对交易所牌照管理的实践经验。韩国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也为台湾专法提供了重要参考。这些国际经验经过本土化调整后,被整合进台湾专法的七大章节架构中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专法制定过程采用了"产官学"协同模式。金管会自2023年9月完成草案初稿后,多次与本地VASP业者、学术专家进行深入讨论,确保监管要求既符合国际标准,又能适应台湾市场实际情况。这种多方参与的立法模式,有助于提升法规的可行性和接受度。

五大监管红线:市场稳健发展的杀手锏

台湾金管会即将推出的VASP专法草案,为虚拟资产市场划定了五条关键监管红线,旨在构建更安全的交易环境:

  1. 严格的准入许可:未来业者必须通过资本额门槛与业务资格双重审核,不同业务类型(如交易所、OTC等)将设定差异化的最低资本要求,多业务经营者需合并计算资本额。
  2. 投资人保护升级:通过强制财务报告披露和交易透明度要求,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。现行仅需满足洗钱防制的登记制,将升级为全面的财务监管体系。
  3. 资产保管新规:重点规范客户资产隔离机制,防止平台挪用用户资金,建立更完善的资产保障措施。
  4. 交易行为监管:明确禁止市场操纵、内线交易等违法行为,参照传统金融市场的监管标准进行规范。
  5. 产业支持政策:通过专法框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,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为合规企业提供发展空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监管措施特别针对台湾市场现状设计。25家完成登记的业者中,多数为OTC币商,未来将面临更高的合规成本。同时,资本门槛可能迫使部分中小型交易所调整业务模式,而境外合约平台也需重新评估在台运营的可行性。

2025监管元年:币商生存指南与行业洗牌预判

随着VASP专法即将在2025年实施,台湾虚拟资产行业将面临重大洗牌。中小型币商首当其冲,不仅要承担高昂的合规成本,还需应对严格的人事要求,已有部分业者选择退出或合并。

image.png

本地交易所同样面临挑战,专法设定的资本门槛将大幅压缩业务利润空间。而主打合约交易的境外平台更陷入两难: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获取台湾市场准入,另一方面其核心业务可能因监管限制而难以开展。这些平台很可能会选择维持离岸运营,仅保留最低限度的本地人员。

执法落地也是现实难题。参考中国和日本经验,即使实施严格牌照制度,未登记业者仍能持续运营并保有用户基础。台湾专法能否有效限制用户使用未合规平台,以及如何落实对违规者的查处,都将成为监管成效的关键考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