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C诉币安、Coinbase案深剖:监管分化下的行业变局与合规突围
2024年,美国SEC对币某安与Coinbase的诉讼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加密行业的湖面——前者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,后者是首家上市的加密巨头。两起案件不仅牵动着企业自身的命运,更撕开了美国加密监管策略的深层裂痕。时至2025年,随着监管风向转变,案件走向出现戏剧性转折。
一、案件背景:从监管高压到政治转向
SEC主席Gary Gensler对加密货币的怀疑立场早已不是秘密。他始终主张多数加密资产适用Howey测试(证券判断标准),并倾向通过执法行动强化监管权威。2024年发起的两起诉讼看似同类,实则差异显著:币某安被指控“操纵交易”“客户资金风险”等近乎FTX级别的严重问题;而Coinbase则因长期寻求合规却遭SEC拒绝沟通,最终沦为被告。
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2025年5月——福布斯披露SEC突然撤销对币某安的诉讼,而此时恰逢币某安宣布推出由特朗普阵营支持的稳定币USD1。这一巧合被业内解读为政治力量介入监管的明确信号,也折射出特朗普政府对加密行业的态度转向友好,可能直接影响SEC未来的执法优先级。
二、法律界交锋:合规路径与监管逻辑的博弈
(一)案件走向的差异化伏笔
法律学者Brian Frye的分析颇具代表性:币某安因“几乎默认SEC所有指控”,案件风险本已高企;而Coinbase“长期试图合规却屡遭SEC冷遇”的经历,更易获得法院同情。2025年的事态发展部分验证了这一判断:币某安借政治关联实现诉讼“软着陆”,Coinbase则通过收购全球最大加密衍生品交易所Deribit、纳入标普500指数等动作,向市场证明其合规模式的认可度。
(二)SEC“执法优先”模式遭普遍质疑
专家们普遍批评SEC“以执法替代规则制定”的监管逻辑。Frye直言,SEC始终未明确加密监管的“范围与目标”,导致行业深陷政策不确定性。2025年数据显示,受此影响,美国本土加密企业向欧盟、新加坡等监管明确地区迁移的数量同比激增40%——监管模糊正在削弱美国在全球加密竞赛中的竞争力。
三、短期震荡:交易所的应对与市场的投票
(一)业务扩张并未因诉讼停滞
区块链协会CEO Kristin Smith的表态或许道出了行业心声:SEC指控本质上只是“监管机构的单方面意见”,在法院终审前,企业仍可依法开展业务。事实也的确如此:Coinbase在2025年上半年敲定29亿美元收购Deribit,并计划年底前完成其迪拜业务整合;币某安则趁热打铁推出USD1稳定币,试图重新打入美国市场。
(二)市场用脚投票:合规溢价初现
投资者似乎已给出明确答案:Coinbase股价在2025年上半年一路走高,过去一个月涨幅甚至反超比特币,反映出市场对其合规路径的信心。Glassnode数据进一步印证,持有超100万美元比特币的钱包数量从2024年初至2025年5月持续增长,显示高净值群体对加密市场的长期价值判断未因诉讼潮动摇。
四、长期重构:监管框架与行业生态的分化
(一)国会立法进程加速
两起诉讼意外成了国会立法的“催化剂”。2024年众议院提出的“数字资产市场结构”讨论草案,在2025年特朗普政府推动下进入实质性审议阶段。若法案通过,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(CFTC)的管辖权可能扩大,SEC对去中心化网络的监管权限或将受限——这被视为平衡“投资者保护”与“技术创新”的关键一步。
(二)全球监管竞争加剧行业分化
SEC的激进监管正加速行业洗牌:以Coinbase为代表的合规派通过并购与上市巩固地位;高风险项目则转向监管更宽松的地区。与此同时,欧盟《加密资产市场法规》(MiCA)正式落地,新加坡推出“支付服务监管沙盒”,这些地区正凭借明确规则形成显著的“监管洼地”效应——美国企业的外流正在削弱本土创新活力。
五、政策启示:监管边界的再思考
(一)证券认定标准突破传统框架
SEC在诉讼中甚至将纽约州已监管的稳定币BUSD划入证券范畴,理由是“销售利润用于收益计划”。这一逻辑突破了稳定币监管的传统认知,引发行业对“功能型代币证券化”的广泛担忧。2025年传出沃尔玛、亚马逊等巨头考虑发行自有稳定币的消息后,如何界定“消费型代币”与“投资型证券”更成为监管新难题。
(二)政治周期扰动监管稳定性
币某安诉讼的突然撤销,让政治因素对监管的影响浮出水面。特朗普家族与加密行业的交集(如特朗普媒体ETF纳入比特币、以太坊持仓)引发利益冲突争议,公众对监管公正性的质疑声浪渐起。这提醒行业:建立跨党派的监管共识,避免“政策摇摆”,或许比短期合规更重要。
六、市场主体的生存指南
(一)交易所的合规破局之道
SEC的态度已然明确:除比特币、以太坊外,多数加密资产可能被认定为证券。交易所需重新评估上架代币的法律属性。Coinbase的案例证明,主动构建合规基础设施(如非托管钱包合规化)、持续与监管层对话,是穿越不确定性的关键。
(二)代币项目的法律抗争路径
被SEC盯上的代币项目,或许可以借鉴Ripple案的抗争路径——主动介入诉讼以捍卫非证券地位。尽管2025年Ripple与SEC的和解提议被法院驳回,但该案确立的“技术中立”原则,已为后续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总结
SEC对币某安与Coinbase的诉讼,本质上是传统金融监管框架与加密创新碰撞的缩影。2025年的监管转向揭示:政治力量与市场动态正共同重塑行业生态——币某安借政治关联实现“曲线解围”,Coinbase凭合规路径赢得市场认可,而国会立法可能终结SEC“执法独大”的时代。对行业而言,监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挑战,但“合规化+全球化”的双轨策略已成为突围共识。未来,随着技术应用深化与监管框架完善,加密货币或将逐步融入传统金融体系,但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内核与监管权威之间的张力,恐怕还将在更长时间里持续拉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