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ary Gensler的媒体博弈:SEC主导下的美国加密监管困局与国会僵局

CG区块链 政策风向 2025-08-10 10:02:48 0

美国加密货币监管的棋局自2020年以来,始终笼罩在分权体系的阴影下。SEC与国会之间的权力博弈,早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矛盾。SEC前主席Gary Gensler通过一系列媒体策略,巧妙地将公众焦点从国会立法转向SEC的执法行动。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美国监管体系的结构性困境,更深刻影响着加密行业的合规路径。结合2023年至2025年初的最新动态,我们不妨回顾Gensler时代的监管特征,分析其对行业的长远影响,并展望后Gensler时代监管转型的可能性。

image.png

监管角力的背景:分权体系下的权力真空与立法滞后

1. 监管框架混乱的根源

在美国三权分立体系下,SEC、CFTC与国会对加密货币管辖权的争夺从未停歇。截至2025年,联邦层面仍未出台专门针对加密资产的统一监管法案,导致行业长期依赖SEC通过执法行动“填补规则空白”。这种“立法缺位、执法先行”的模式,源于1934年《证券交易法》的模糊性——加密资产是否属于“证券”的认定权,实际上赋予SEC过大的自由裁量空间。而国会多次立法尝试,均因两党分歧严重而搁浅。例如2024年参议院曾提出《加密资产监管清晰度法案》,却因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反对未能进入表决程序。

2. 机构权力失衡的加剧

CFTC作为衍生品监管机构,仅能覆盖加密期货市场,而占行业交易量80%以上的现货市场则完全由SEC主导。这种权力失衡在Gensler任期内达到顶峰:SEC通过“推定测试”将多数加密资产定性为证券,进而对Coinbase、币某安等头部交易所发起诉讼。行业数据显示,2023至2024年间,SEC针对加密企业的执法行动同比增加150%,涉案金额超32亿美元,尽显其“监管霸权”。

詹斯勒的媒体策略:将焦点转向SEC,压制国会立法声音

1. 核心手段与模式化操作

Gensler深谙媒体传播规律,其策略核心在于通过“事件营销”制造监管存在感,稀释国会立法声音。典型案例包括:

- 名人效应利用:2022年10月,SEC追溯处罚金·卡戴珊推广加密货币事件。即便该行为发生在2021年,SEC仍通过这一明星效应成功占据主流媒体头条,同期国会正在审议的《数字商品交易法》相关讨论则被边缘化。
- 听证会突袭战术:2023年6月参议院农业委员会听证会当天,SEC突然起诉Coinbase,导致听证会焦点从立法讨论转向诉讼争议。据《财富》统计,2023年SEC至少6次在国会听证会当天发布加密监管公告,形成“听证会-执法行动”的案例反向传播模式。

2. 行业质疑与合规性争议

加密行业将Gensler的策略视为“立法霸凌”。Coinbase总法律顾问Paul Grewal曾公开指责SEC“通过制造监管噪音拖延国会行动”,而两位共和党参议员2024年提出的《罢免Gensler法案》虽未通过,却获得47名众议员联署,反映立法机构对SEC越权的不满。政法学者Jonathan Adler指出,Gensler的行为符合“政治任命官员推动议程”的常规逻辑,但缺乏立法授权的监管模式已引发司法层面争议——2024年联邦上诉法院在SEC诉Ripple案中裁定,部分加密资产的证券属性认定需国会进一步明确,间接质疑SEC的执法合规性。

各方反应:行业不满、国会行动与专家观点

1. 行业层面:从司法抗争到政治游说

面对SEC的高压监管,Coinbase、Kraken等机构采取“双重策略”:一方面在联邦法院挑战SEC的执法权边界(如Coinbase诉SEC案于2025年1月进入最高法院审理),另一方面加大对国会的游说投入。数据显示,2024年加密行业政治献金同比增长220%,主要用于支持“监管明确化”的议员选举。

2. 国会层面:权力制衡的升级

尽管立法进程缓慢,国会对SEC的约束手段逐渐多样化。除罢免法案外,2024年参议院通过《SEC监管透明度法案》,要求其加密监管政策需经国会审查方可实施。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Sherrod Brown则呼吁“建立跨机构监管协调机制”,试图打破SEC的垄断地位。

3. 专家视角:监管模式的反思

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Amy Wax指出,Gensler的媒体策略本质是“政治集权对立法低效的反抗”,但长期依赖执法监管将导致行业创新外流。2024年Chainalysis报告显示,美国加密企业海外注册数量同比增长90%,反映“监管不确定性”对产业的负面影响。

影响与趋势:后Gensler时代的监管转型

1. SEC主导模式的遗产与挑战

Gensler任内,SEC通过“执法即立法”确立了加密监管的基本框架,但合规性争议始终伴随。2025年1月Gensler宣布卸任后,其继任者需面对三重挑战:一是联邦法院对SEC管辖权的司法审查压力;二是国会加速推进《加密资产政策法案》,试图收回监管规则制定权;三是行业呼吁“监管沙盒”机制,要求给予创新项目测试空间。

2. 国会立法的可能性与路径

尽管立法进程缓慢,2025年出现积极信号:两党议员已就稳定币监管、ETF审批等议题达成初步共识。分析认为,若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与众议院能在选举年达成妥协,可能出台“最低公分母”法案,明确SEC与CFTC的管辖边界,并建立加密资产发行者注册制度。

3. 行业展望:从对抗到重构

随着Gensler的离去,加密行业与监管层的关系可能转向缓和。特朗普政府若兑现选举承诺,或将任命“亲行业”的SEC主席,推动监管政策转向“风险防控与创新包容平衡”。但长期来看,美国加密监管的根本矛盾——分权体系下的权力碎片化——仍需通过司法层面的制度创新解决,而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博弈。

image.png

结语

Gary Gensler的媒体策略是美国分权体系下监管困境的缩影:当立法机构无法及时响应技术变革,政治机构通过非常规手段扩张权力成为必然。尽管其策略有效维持了SEC的监管主导地位,却未能解决行业对“规则明确性”的核心诉求。后Gensler时代,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化,美国加密监管或将迎来结构性调整,但立法滞后与机构博弈的深层矛盾仍将持续。对行业而言,在监管不确定性中寻找合规平衡点,同时推动制度变革,将是未来几年的关键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