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美国加密监管破局:从听证会到法案落地的行业博弈

CG区块链 政策风向 2025-07-15 12:50:22 0

2025年美国加密监管呈现破局态势:众议院听证会形成跨党派共识,《数字代币清晰度法案》明确CFTC与SEC权限划分,《稳定币监管法案》强化储备审计并纳入算法稳定币监管。SEC分类指南引入"功能主导"原则,承认去中心化特性,但"持续管理责任"界定仍存模糊性。行业与监管层的博弈聚焦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的平衡。

image.png

监管破冰:2025年众议院听证会的信号意义

2025年初的美国众议院加密监管听证会,被业内视为自2022年FTX事件后最具风向标意义的政策对话。与前几年的激烈辩论不同,此次听证会首次呈现出跨党派共识的雏形——议员们不再纠结于“是否监管”,而是聚焦“如何监管”以平衡创新与风险。听证会上,来自Coinbase、ConsenSys等企业的代表与监管机构官员罕见地就“监管清晰度”达成一致,这种转变让市场嗅到了政策破冰的气息。  

法案进展:从纸面到落地的关键一步

最受关注的《数字代币清晰度法案》在听证会后进入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 markup阶段。该法案试图解决加密资产分类的核心争议:将“数字商品”与“证券”明确切割,赋予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(CFTC)对前者的主要监管权,而SEC则专注于证券类代币。这一划分若落地,将终结长期困扰行业的“监管管辖权之争”——要知道,过去三年里,仅因分类模糊引发的SEC执法行动就超过80起。  

同时,《稳定币监管法案》的修订版也浮出水面。新版本在2023年草案基础上强化了储备金透明度要求,规定发行方需每月披露储备资产构成,并接受第三方审计。值得注意的是,法案首次纳入对算法稳定币的监管框架,要求此类项目在发行前需通过美联储的“系统性风险评估”。这一条款直接回应了2022年UST崩盘事件的教训,但也引发了“过度监管可能扼杀创新”的讨论。  

SEC的转向:分类指南的务实调整

SEC在2025年Q1发布的《加密资产分类指南(修订版)》,意外展现出灵活性。与2023年“几乎所有代币都是证券”的强硬立场不同,新版指南引入“功能主导”原则:若代币主要用于网络治理或支付(如比特币、以太坊),且发行方无持续管理责任,则可能被排除在证券定义之外。  

这一调整迅速引发行业反应。a16z加密团队合伙人Katie Haun在博客中评价:“指南首次承认加密网络的去中心化特性,是监管认知的重要进步,但仍需警惕‘持续管理责任’定义的模糊性可能带来的执行风险。”毕竟,如何界定“持续管理”——是代码更新算,还是社区提案算?这仍需后续细则明确。  

image.png

学界与业界的博弈:创新与合规的平衡术

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Jennifer Schulp则从另角度提醒:“法案试图通过分类解决监管重叠,但过度细化的规则可能扼杀创新。例如,‘数字商品’的定义若过于狭窄,可能迫使许多项目选择离岸合规,反而削弱美国在Web3领域的竞争力。”  

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。根据Coinbase 2025年Q1透明度报告,已有超过15%的美国本土加密初创公司将总部迁至新加坡或阿联酋,主要原因是“监管确定性不足”。一边是监管层希望“防风险”,一边是企业需要“稳预期”,这种张力如何化解,将决定美国能否保住加密创新的领先地位。  

前路:审慎乐观下的挑战

尽管2025年的监管进展让市场看到曙光,但挑战依然存在。参众两院的法案协调、SEC与CFTC的权限划分细节、以及对DeFi协议的监管空白,仍是悬而未决的议题。正如区块链协会政策主管Jake Chervinsky所言:“我们正处于从‘监管混乱’向‘监管框架’过渡的关键期,这个过程需要耐心,更需要政策制定者与行业的持续对话。”  

对于加密行业进阶者而言,2025年或许不是监管的终点,但无疑是从“野蛮生长”走向“规范发展”的转折点。在这场合规与创新的平衡术中,既能理解政策逻辑,又能保持技术敏感度的参与者,将更有可能抓住下一波行业红利。